愛爾蘭《海洋之歌》:這個世界哭聲太多了,你不懂

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掃碼
繼續在永銘國際官網閱讀文章
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更方便
最近,愛爾蘭的手繪動畫電影——《海洋之歌》已經在國內上映。
簡單來說,講述的是從家庭危機中主動或被動出逃的主人公歷經一段探險,獲得治愈的過程。
簡單的情節,卻被影迷稱為“年度最佳動畫片”、“今夏最治愈最暖心的動畫”,堪稱歐洲的《千與千尋》。
不同于我們熟知的日本、美國動畫,《海洋之歌》是純正的歐洲風格,動畫的每一幀,都精美如詩。
觀影時你會感受到古典歐洲的氣氛,體驗到與東方文化完全不一樣的美感。
看這部動畫,你會有一種感覺,重新回到了童真年代。就像是做了一場古典歐洲,神秘的,異域的夢。現實中的一切規矩都不存在,我們在夢中盡情探險??侦`的愛爾蘭民謠,更是把這場夢幻推到極致。
總而言之,《海洋之歌》以愛爾蘭民間傳說為載體,一個有點悲傷的故事,融合精美畫面和空靈的音樂,真的洗心又洗肺!
海洋之歌融入愛爾蘭文化
一部動畫作品要想做到極致,最好給它融入文明特有的文化色彩。
海洋之歌源于愛爾蘭古老悠長的凱爾特神話,融入愛爾蘭的兩個民間傳說,順勢表達對于“人”的關心和治愈。
來自愛爾蘭的兩個民間故事帶我們看到了目光所及之外的那片藍色——愛爾蘭。
愛爾蘭是個美妙的國度。與歐洲版圖上的其他國家不同,在海水包裹下的愛爾蘭像極了一只巨大而又溫柔的水生動物,笨拙的擁抱著每一位棲息在它身體上的生靈,漿果、鮭魚、還是人類在它眼里別無二致。
發源于這里的愛爾蘭文化,也擁有這種溫柔的特質,最大的體現就是它的包容性。在愛爾蘭,相較于人與人之間的沖突來說,人和精怪之間反而有著一種怯生生的親情。
這種“和另一個世界以禮相待”的共生關系,讓愛爾蘭變成歐洲對“仙靈”最包容的國家,當中世紀的宗教之火在歐洲迅速蔓延燃燒時,與上帝相悖的“仙靈”并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被送往絞刑架和火刑柱趕盡殺絕,而是與“上帝”一起,在這個國家共生下來。這個溫柔的水生生物好像在水中狡黠地向我們偷偷眨了眨眼睛。
海洋之歌飄蕩著愛爾蘭民謠
有人說,《海洋之歌》是今夏唯一暖心治愈的作品。輕快純凈的BGM,空靈的愛爾蘭民謠,完美地契合了孩子身上的靈氣和童心,充滿了治愈的能量。
愛爾蘭民謠旋律優美、具有濃厚生活氣息和浪漫主義色彩,蜚聲世界,簡直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音樂,無論用在哪里都感覺天衣無縫。
知道《海洋之歌》音樂制作是誰操刀嗎?法國頂級作曲家布魯諾•庫萊斯,曾制作電影《放牛班的春天》《遷徙的鳥》。
配合純凈唯美的畫風,伴隨主人公一家人的命運走向,空靈優美的愛爾蘭民謠,錚錚淙淙之間閃爍著晶瑩剔透的美感。如果說海洋是夢幻寬闊神秘的藍色,孕育出的童話也充滿這樣的色彩,并且略帶傷感,那么音樂作為一種溫暖人心,營造氛圍的良藥,在電影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。
即使把《海洋之歌》的電影原聲專輯,單獨拿來欣賞也是賞心悅目,這是一張值得珍藏的專輯,在恬靜的治愈系氛圍里,丟下世俗紛擾,放松身心,可以睡一個好覺,做一個好夢。
一篇歐洲的古老傳說,伴著愛爾蘭民謠的空靈配樂,復雜的線條,富有層次感的筆觸,每一幀都是匠心制作,以及眾多的引用及隱喻,一場如夢亦幻的意境之旅~這就是《海洋之歌》。
走吧,人間的孩子
與一個精靈手拉手
走向荒野和河流
這個世界哭聲太多了
你不懂
From 愛爾蘭詩人葉芝